画家三石告诉你国画的构成关系有什么

2019-10-22 684

  -翰墨

  翰墨是我国画以文载道的体现手法,并不仅仅是绘画技巧。这一点好多人或不知,或不会用,会用了又没有文化的关心。文化的缺失是翰墨无法得以理解、无法得以传承的“硬伤”。什么是翰墨呢?清人刘熙载有云:“高韵、厚意、坚质、浩气,缺一不可认为书。”书者,心画也。若不明白翰墨,何谈以文载道,我国画又有何内涵之说?

  -气韵

  “气韵生动”不只是南齐谢赫的六法之一,大凡我国之艺术,我国之文学、功夫、医学,都离不开“气韵”。“气韵生动”亦不只是一个文学概念,它已然是我国人的一种生存理念。所以说,我国画是人文的,是科学。五代荆浩提出笔有四势曰:筋、气、骨、肉。而“气韵”来于翰墨,翰墨来于学养、来于品格、来于作者感时悯天的浪漫情怀。所以有“品格不高,画格难求其高”之说。

  -气势

  “势”是一种画面联系,更是一种修为,没有“势”就不会有“气韵生动”。“势”有两种:一是画面结构之势(造险);二是翰墨运动之势(气韵生动)。我国画是鲜活的、“形而上”的,“势”是扑面而来的第一印象,或险绝、或敦厚、或野逸、或俊秀,不管山水、人物、花鸟,皆是一种圆融的开合联系,绵绵不绝,生生不息。

  -境

  我国画之境,远非天然之景或西画之景。若画家不明事理,误入景区,越描越像,越像越描,离我国画的本真含义越来越远。殊不知“境生于象外”、“境由心造”之理。石涛有“名山许游未许画,画必似之山必怪”的警句,画家当深悟。

画家三石

  -写

  “写”是我国画最为本真的母体语言。“写”有两种解说:其一是从于心,为真性情的天然流露;二是游于艺,是“技进乎道”的诠释,讲求点线的形质,努力做到“高韵、厚意、坚质、浩气”,将一己的才情、学养、修为,通过“写”传移到翰墨中去。

  -散

  散与紧是相对应的联系,只要散画面才会松,松则虚,虚则纳物,纳物则丰厚而隽永。现在的我国画走向了两个极端,一个是普及性的“大适意”,胡涂乱抹,自欺欺人;二是造作之风,求大、求满、求全、求实,不是求艺,而是在比功夫,比谁下的力气大,不知也不会顾及我国画的真谛--体“道”。

  -玄虚

  什么是道?老子说:“道之为物,唯恍唯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;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”这种惚兮恍兮的奥秘,正是我国画愈藏愈深的精力境界。郑板桥“难得糊涂”亦正是画面玄虚的地方。

  -形

  “形”是我国画独有的物象塑造方法,远不是西画之“型”,所以,画得越精细,描画得越像,离我国画本真的含义就越远。“形而上者”,谓指精力层面的物象联系,是源于天但是升华于心中的“意象”,并不以实际物象联系为准绳,而是以符合心、眼、手的需求为标准。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”。

  -适意

  “适意”是一个文学概念,从来就不是一个画种。我国画之所以引用“适意”一词,概因其要言不烦,以少少量胜许许多之意。“简”是简约,而不是简单。简是“以一治万”,繁是“以万治一”。石涛“一画”之说即是大适意最好的诠释。意笔、工笔、白描、重彩,都可以适意,相同都要考究笔法,考究墨法,考究形而上的美学意蕴。胡涂乱抹可称其为简笔画,却不是适意。

  -空白

  空白是我国画特有的心理空间,亦是画面呼吸的必定地点。没有了空白,我国画就缺失了玄妙的幻想空间;没有了空白,我国画的“气”和“势”将不复存在。空白是我国画人文的幻想空间。

文章源自:画家三石 http://www.gdsanshi.com/


推荐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