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画的色彩是怎样

2019-09-11 596

  我国画在色彩上,有着它共同的规律与办法,它排除了天然及光源的约束,一般多着重物象的固有色。在整个色彩联系中,以白色(白纸)和墨为根底,以色彩为辅。

  早期的我国绘画,多是以重彩来表现。

  如唐、宋时的大批人物画和山水画,多是以重彩表现。

  元明以来,跟着纸的出现带来了水墨技法的演化。

  一起文人画形式的出现,使绘画逐步发展成了以水墨为主,以色为辅的相貌。

  墨在我国画色彩中不只是一种“黑”色彩,而是作为一种调整画面联系的“色彩”存在。我国传统画论中有“墨分五色”的理论,便是一种典型的以墨为色的观念。

  设色的形式:有纯用墨色表现的水墨画,有色墨结合的淡彩画,也有色彩艳丽以色为主的重彩画。总之色与墨的用法不同,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相貌。

画家三石

  我国画中所提的“形似”、“神似”是指什么?

  “形似”与“神似”是相对应的。是指绘画著作与天然物象外在特征之间的肖似联系。也便是俗语所说的,画什么像什么。

  战国荀况有“形具而神生”之说。南朝齐范缜亦有“形存则神存,形谢则神灭”之说。形似与神似是一致的。南朝宋宗炳虽有“万趣融其神”之说但仍坚持“以形写形”,“以色貌色”。东晋顾恺之说的更明确,即所谓“以形写神”。清代邹一桂说:“未有形不似反得其神者。”以上诸观点,都是建议“形似”是绘画的根底。

  “神似”与“形似”也是相对应的。指主客观相一致,由事物的表象审美到意象的深化。也便是说除了画什么像什么之外,还要注意精力内涵的表现。即“神者形之用,形者神之质”。袁文曰:“作画形易而神难。形者其形体也,神者其神采也。凡人之形体,学画者往往皆能,至于神采,自非胸中过人,有不能为者。”晁以道、杨慎、李贽等皆有论述,“画不徒写形,正要形神在。”故“形神兼备”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结论。

  我国画中所发起的“形似”和“神似”的联系是什么?

  画家在描绘目标时,要在刻画目标外形的根底上,到达传神的境界。这就不是只限于对物象简略如实的描绘,而是包含了画者从理性认识到理性认识,再从理性认识到艺术表现完整的过程。

  它不是物象简略的再现,而是比原来日子中的物象更高度概括,更注重精力实质的表现,而到达传神。这种作画的情绪,便是我国画现实主义创作办法的根底。

文章源自:画家三石 http://www.gdsanshi.com/


推荐新闻